
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13日電(李佳佳)“我是社區的一顆‘螺絲釘’,扣好小區防疫‘安全鎖’,筑牢居民生活‘防護墻’,我義不容辭。”在此輪上海疫情期間,上海靜安區軍休干部王勇平挺身而出,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休戰“疫”力量。
王勇平所在的小區居民以軍休干部為主,住戶集中且高齡居多,防疫工作風險大、責任重。面對疫情嚴峻形勢,作為軍休黨支部書記及“社區政委”的王勇平迅速召集支部內骨干成員參與疫情防控志愿工作,并積極和街道、居委對接。
在王勇平的統籌下,小區志愿服務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。從垃圾收集、快遞配送、統一采購、老年食堂定點送飯、應急就醫到核酸檢測、抗原篩查等各項工作,點點滴滴無小事,進行全盤考慮,提供全鏈條服務。“雖然我們處于封控中,但一直能吃上熱乎飯,這有王政委的功勞。”居民們感慨。“有王政委的帶領,我們的隊伍堅韌、高效、有力。”“我們能力專業、防護意識強,隊伍中沒出現一例陽性或密接,社區生活和諧有序,王政委讓我們分外有安全感!”志愿者們對王勇平頻頻點贊。
封控時間長了,居民難免會感到焦慮和不安。為打消居民們的恐慌情緒,王勇平總會第一時間轉發疫情防控相關政策、要求,通報小區內防疫情況。針對部分情緒低落的居民,她還上線做起了“心理醫生”,開解大家注重健康飲食,發展興趣愛好,充實封控生活。“王政委,您的話安定了‘軍心’,振奮了人心,堅定思想意志,勝利就在前方!”本來情緒低落的居民在王勇平勸解后,這樣說道。
小區體量大、老齡化程度高,配藥是一件大事。為了保障居民藥品不斷檔,王勇平根據所收集的配藥登記信息,挨個聯系有需求的居民。“準備好醫保卡、醫保本及所需藥品名稱,在家安心等著我上門來取。”這樣的電話,王勇平一天不知道要打多少遍。聯系好居民后,她隨即踏上“取件”之路。小區配藥需求有時每日能達到上百份,從收集信息到上門“取件”就要花不少時間。有時候,居民需要的藥品,不能在一家醫院配到,多跑幾家,一天往返若干次也在所難免。從掛號、付費、取藥到送到每一位居民手中,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,平均完成一次配藥需花費5-6個小時。“封控以來,王政委和志愿服務隊為我們跑前跑后,太累了,看著都心疼,謝謝!謝謝!”收到藥品的居民如是說。面對居民們的夸贊和關心,王勇平說:“配的藥一日不來,居民的心就一日不能安定,所以只要當天能配到藥,我們一定竭盡所能讓居民睡前拿到藥品,放心睡個好覺。做了這么多年主管護師,還是有些服務管理經驗的。”
“為抗疫、為居民,再苦、再累,我也覺得值得!”奔忙在防疫一線,守護社區“主戰場”,王勇平堅定的步伐中透露著不變的軍人本色。
注: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!
編輯:李佳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