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上海新聞3月19日電(高志苗)從“陋室”到新居,從“逼仄”到寬敞,從“拎馬桶”到抽水馬桶自由……上海百年老街顓橋通過舊改,讓老百姓的期盼成為現實。
18日晚,根據閔行區顓橋老街舊區改造創作的話劇《老街》在上海城市劇院開演,30多位顓橋“草根明星”登臺演繹老街“蝶變”,以舊改故事重溫為民初心,慶祝建黨百年。

建于二十世紀初的顓橋老街房屋年久失修,同時還面臨環境臟亂差、防汛壓力大、社會治理難等一系列問題,給居住在此的千余戶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。
作為閔行區單體體量最大的舊區改造項目,2018年9月,顓橋鎮將老街改造作為為民解難題辦實事的重要民生工程,經過兩年多努力,目前顓橋老街已完成兩輪征詢、協議生效、房屋搬遷、現房入戶等各項工作,征收簽約率達到100%。

在談及拍攝《老街》的初心時,導演童凌告訴中新網記者:“一方面我們想反映老街居民生活變化;老街作為歷史承載的對象本身就是一個‘人物’,它在訴說時代的變遷,是一個時代的見證;同時在舊改的過程中,很多工作人員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,我們也想反映下他們的工作。”

記者了解到,此次話劇《老街》絕大多數的演員是“百姓劇社”的學員,他們都是居住、工作、學習在顓橋的業余表演愛好者,其中最年幼的只有5歲、最年長的已經70歲。近年來,通過政府扶持、專業機構培育、百姓參與的模式,顓橋大力培育戲劇文化并打造“百姓劇社”,每年舉辦為期一周的戲劇周活動,挖掘和培養了一批熱愛表演藝術、對家鄉充滿情感、富有團隊精神的戲劇愛好者。

顓橋老街舊改只是一個縮影,在閔行,一場舊區改造攻堅戰已然打響。從2019年開始,閔行區推進15個老街共26個片區的改造。這其中,既有顓橋老街翻新重建的,也有重點聚焦“房屋質量、衛生設施、消防安全、內澇”四類保基本改造,惠及的老百姓超過3000戶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十四五”時期是閔行推進人民城市建設,開啟全面建設創新開放、生態人文現代化主城區的重要五年,下好“促發展、惠民生”先手棋,閔行區將老舊住房改造工程、“城中村”改造工程列入今年的民心工程。到2022年底,基本完成全區非成套老舊住房“愿改可改”項目改造。同時“十四五”期間,閔行將有序推進12個老街片區動遷改造,推動地塊所在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落地、改造方案的落實。(完)
注: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!
編輯:高志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