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上海新聞6月23日電(徐銀)近日,上海市人社局公布第三批市級特色創業型社區名單,洋涇街道位列其中。近年來,本著“公益創業,溫暖洋涇”的服務理念,洋涇街道與轄區內的“五校聯盟”和10家創業園區攜手,在全市首創中職生創業指導站,形成了“公益創業”與“創業扶貧”相結合的特色創業型社區樣板。
說起這一模式,就不得不提來自云南保山的姑娘王國珍。2019年王國珍受惠于國家扶貧政策,成為洋涇街道轄區內上海市醫藥學校云南班的一名學生,沒多久她便通過社校聯動機制,創立“彩云匯”項目,并在第十二屆“挑戰杯”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取得銀獎。
“彩云匯”項目將云南當地的綠植加工成趣味盆栽、手工藝品,并運送到大城市售賣,這一項目思路正在被王國珍的擁躉者持續實踐,新一批云南學子正在將充滿當地特色的傳統化妝品重新優化、包裝,引入上海市場。而王國珍本人已經踏上工作崗位,她正在運用直播帶貨的形式,推銷家鄉豐富的物產,踐行“創業扶貧”的理念。

在探索“公益創業”與“創業扶貧”相結合的特色創業型社區過程中,洋涇街道投入許多資源。街道與轄區內中職校、創業園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每年投入創業扶持和服務資金近300萬元人民幣,讓轄區內創業人群能夠享受到更多政策紅利。
例如在創業者“剛需”的辦公場地方面,洋涇探索公益創業園區與孵化器建設。沈家弄路上的“891公益坊”是公益創業項目集中入駐的空間,上海市優秀志愿服務品牌項目“愛心樹生命關愛中心”、主持人駱新的“駱新書房公益閱讀交流中心”等項目先后入駐其中,形成集群效應。

同時,洋涇注重加強與轄區內創業園區的合作,轄區內的FOR天物空間、陸家嘴金融街區、陸家嘴服務業創新引領基地等10家創業園區正在積極扶持和助推文創、數字經濟等特色創業項目發展。目前,10家園區入駐率均超過80%,累計有213家企業入孵,成功帶動就業1282人。
此外,洋涇還挖掘培育了一批創業典型。除了實踐“創業扶貧”的王國珍外,“公益創業”帶頭人李淳禛、推出“紅色微旅”的社區創業者查偉男等創業典型被評為“創業能人”。他們與創業指導老師共同起到了“傳幫帶”作用,例如在洋涇社區創業者聯盟中授課分享,幫助123家聯盟成員單位共同成長。

下一步,洋涇街道將繼續探索“公益創業,溫暖洋涇”“創業幫扶”服務新路徑,力求在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中,繼續貢獻“洋涇創業者”的智慧和力量。(完)
注: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!
編輯:徐銀